接棒K12热度高涨的素质教育 或许需要浇点凉水
文| 华明珠
今年以来,K12大受打击,素质教育乘势而起,政策资本利好,大玩家纷纷入局,新、小企业开始转变侧重,大量文章在传播各种有利讯息,包括我自己。然而,太强必折,太张必缺,太火就需降降温。
一、减“负”解“卷”,素质教育就不卷了吗?
先来区分两个概念:
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市场贯彻和家长理想的素质教育:培养特长、获取证书、参加艺考、有所建树。
很明显,国家层面大力减负,给孩子减轻学习负担,给家长减少培养负担,家长负担轻了就能提高生育率,缓解人口老龄化,促进国家良性运行……有点扯远了。
而在家长看来,至少是现在的多数家长,给孩子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全面发展当然是好的,但有两个前提:一是家里有闲钱;二是孩子小,课业少,精力够,等孩子大一大,自然以语数外学业为重,继续素质培养,就是有目的的特长培养了。
现在国家在给孩子减轻课业负担,素质培养的时间是多了,但是家长以及孩子自身观念的转化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长期的培养依然有着严格的要求和底线:获得辅助升学的证书、参加艺考或在此领域有建树。
素质教育,重“素质”还是重“教育”?如果把素质教育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式培养,有等级、有竞争,就无法解卷,长此以往,同样落入K12 的窠臼。到那时,会不会也被整治呢?
二、促进教育公平,目前来看素质教育才是更大的不公平
教育公平,单纯的学校教育最公平。当下的素质教育,公立学校又能做出多少努力?还不是要到校外进行培训学习,这也是最近资本利好、企业转型的重要原因。学校教育(K12阶段)是免费的,校外培训是盈利的,需要花钱的地方无公平可言!
另外,公不公平,还要看它的普适程度。不高。且不说很多落后地区还几乎没有素质培训机构,就算素质教培企业下沉到末流村镇,它依然不能做到人人得而时习之,扫“盲”用多久,素质教育普适就要多久。
正是不公,才有“利”可图,很多教培机构因此转向素质教育赛道。从这就看出来了,所谓做教育的初心,为国为民的伟大夙愿,都是假象,把做教育当做做公益,要等共产主义实现那天,没有批评谁的意思,市场使然、发展使然。当然,良性的引导是必要的,图利也要慢慢图,太急就会受惩罚。
三、从欧美教育的素质培养与阶层固化关系分析中国素质教育未来
“素质教育”源自西方。
很长时间,我们羡慕所谓的西方教育模式:快乐教育、轻松课堂、无打分制。
大多数走马观花了解欧美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人,都被欧美基础教育的“宽松”所迷惑:
中小学三四点钟就放学,作业负担小,课堂象做游戏一样,轻松活泼有趣;学习内容范围广泛,除了数学、科学等主课外,还有戏剧、音乐,体育、手工、园艺、跳舞,烹饪、魔术等等各种兴趣班。
所以被其表面现象迷惑的中国家长或教育专家们,都会认为中国的孩子太苦了,我们完全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在培养“素质低下”的书呆子。
近十年来,那些被误读了的“素质教育”迷惑的家长们纷纷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甚至举家移民;那些被“素质教育”表面现象迷惑的教育专家们,大力呼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素质教育”,中小学“减负”、发展各种特长兴趣班、改革高考考试内容和录取形式……现在都正在陆续进行着。
既然是学习西方,那就看看西方教育究竟怎么样吧。
西方教育分化两派:公立教育、私立教育,那些被我们羡慕的学习氛围只是公立院校的普遍状态:免费学习、轻松学习、边玩边学习。
而权贵阶层或富人的子女,都会进入昂贵的私立学校或贵族学校。私立学校一年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难负担得起,说难听点,公立院校只算是社会福利罢了。
私立学校的教育从来都是严酷的,从来就没有所谓“减负”之说。
曾经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一位记者,跑到加州第一的惠特尼私立高中卧底一年,然后写了一本书,叫《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其中说到了一个数字:4,4小时睡眠,4杯拿铁咖啡,4.0的GPA成绩。真正私立高中的学习强度,其实不亚于中国的衡水。
在公立学校接受“素质教育”、轻松学习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最终的高考上和其它人生竞技场上,很难有机会跑赢富人或权贵阶层的子女。西方通过“素质教育”欺骗,偷偷完成了“阶层的固化”。
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民大多认可阶级观念、认可资本主导,但中国家长又怎么甘心让孩子永远“输”下去呢?尽管国内公立学校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政策要减负,所有学校都要贯彻,但有钱(有权、有势)人家又怎么会局限于让孩子快乐就好呢,该培养的一样不会少,而一般家庭的孩子,原本在学校就能学到的免费的知识,现在倒需要花钱去学习了。
可以稍微推测,素质教育在当下百般利好的环境中必然会得到短期迅猛发展,但国民的进取意识犹在,高考制度犹在,学科教育还是会在将来反超,也许还会产生弹簧效应,素质培养到底还是辅助。想让孩子快乐,没毛病,想用素质教育让孩子快乐,就有点难了,“快乐”和“教育”本就有点相悖,管他素质教育还是学科教育。
文章来源:教培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教培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eduguancha01)。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教培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教培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jp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教培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2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