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算算帐,学科培训怎么做才能不“亏”?
9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合发文,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在相关文件中,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将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文件中强调“班型主要可分为10人以下、10~35人、35人以上三种类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具体的分类标准。”
随着“双减”落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推进,已有多个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发文明确将于近期出台当地学科类培训指导价,收费标准关乎机构盈利能力与投资价值,也很大程度决定了未来K9学科培训还值不值得做。11月27日,一张疑似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告知书的截图在社交平台传播,引发热议。网友惊呼:“这收费确实是在做公益。”
收费70元的小班课
以后恐怕连老师都请不起
“大班(35人以上)40元左右,中班(10-35人)50元左右,小班(10人以下。含1对1)70元左右......”
在网传图片中,上海市松江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科培训收费拟定上述标准,且对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办资金、场所面积等做了明确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文件中需要培训机构填写的“承诺书”部分,共设置了三个选项,其中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的内容仅有一条,即“不再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选项。教培君横看竖看,总觉得有些“官方劝退”的意味在里面......但这也仅仅是教培君个人看法,仅供娱乐。
上海市松江区学科培训指导价尚属网传,金华市的相关标准则是切切实实地发布在主管部门网站上的。
金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26日消息金华市发改委、金华市教育局和金华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公告,公开征求《关于金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有关情况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的意见建议。
《通知》中提到,金华将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班班型分为10人以下、10~35人、35人以上三种类型。基准价分别为50元/课时人次、40元/课时人次、30元/课时人次,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
标准课程为45分钟,实际时长不一样的,可按比例折算。此收费标准为试行标准,试行期限1年。通知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执行。
作为对比,以杭州某学科培训机构收费为例,小学:260元/次课,一次课1.5小时,折算每小时170元;每个班25人。初中和高中课程时长2小时,根据老师的资历,收费每次课350-500不等。
整体来看,两地拟出台的学科培训收费标准较双减前学科培训课时收费的均价差距不小,尤其是“10人以下”小班培训,即使是按照70元的价格上浮10%,最终的收费上限也不过是每课时77元每课时,这个收费在上海这种超一线城市恐怕连教师的薪资都付不起。
此外,在上海市松江区的告知书文件中,对学科培训机构还有开办资金不少于100万元、办学面积不少于500平的限制。收费上限被压减,同时还要面对不低的入门门槛,恐怕在相关规定实际落地后,学科培训又要消失一大批了。
“活下去”,可能会成为问题
除上海、金华两地外,其他省市指导价标准尚未出台,但按照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文件,各地要于2021年底前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管理政策,明确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以及具体实施时间等。由此可见,其他省市的学科培收费指导价大概率已经在路上了,不出意外的话,上海松江区代表的是一线城市的收费标准,金华市则代表二线城市的收费标准。
两地大班、中班的收费标准相差10元,小班的收费标准则相差20元,据此推断,三线及以下城市特别是县城乡镇的大中小班收费标准很有可能是在金华市的指导价基础上再下调十元,即:大班20元/课时人次,中班30元/课时人次,小班则是40元/课时人次。
那么在指导价标准在全国铺开后,学科培训还值不值得继续做下去?
教培自媒体“九宫八卦”曾在相关内容中援引过业内人士为此做过的测算,拿上海学科类机构最低要求500平方米的场地计算,房租大约为每月15万元左右。以此为例测算的财务模型如下:
一、35人以上的班型(40元/课时人次)
按照35人计算,35*50=1750元,150000÷50=3000人,或者150000÷1750≈86节课,办学机构每个月要招生3000人,或者35个学生每月上86次课才能支付房租。
二、10~35人班型(50元/课时人次)
按照25人计算,25*40=1000元,150000÷40=3750人,或者150000 ÷ 1000 =150,办学机构每个月要招生 3750人,或者25名学生每月上150次课才能支付房租。
三、10人以下班型(70元/课时人次)
按照8人计算,8*70=560元,150000÷70≈2143人,或者 150000÷560≈268,办学机构每个月要招生2143人,或者8名学生每月上268次课才能支付房租。
至于一对一的数据则更为夸张,150000÷70≈2143办学机构每个月要招2143名一对一的学生,才能支付房租。
这还仅仅是计算了房租的成本,教师薪资、水电等并未计算在内。
另一方面,“营转非”工作也将于年底前落地。
9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等三部门印发通知,部署将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工作。
通知中明确,2021年底前完成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行政审批及法人登记工作,培训机构在完成非营利性机构登记前,应暂停招生及收费行为。
“非营利”指的是不以向投资人分配利润为目的。机构经营过程中可以产生利润,可以建立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但是不能随意分配给投资者,只能用于自身的发展。注册为非营利后,意味着机构不能上市融资,不能进行资本化运作。同时,举办者也将不能有股份,不能分红。
也正是因此,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等多家头部企业才会在前不久“扎堆”宣布关停K9学科类业务。《南方都市报》曾在报道就此探讨巨头纷纷离场后,学科类培训是否会消亡的话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大型机构退出必然会导致教培机构总量减少,但行业并不会消失,严格符合官方各项管理规定的小型学科培训机构仍然会存在。
但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在官方指导价将学科培训收费水平设置上限后,依照政策合规调整的小型学科培训机构能不能好好活下去,恐怕都成了未知数。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来源:教培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教培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eduguancha01)。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教培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教培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jp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教培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2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