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将决定硕博生能否毕业,教育部多项政策严打“注水研究生”
硕博士一直是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的代名词,然而在培养过程中,一些弊端日渐显露。
今年9月央视新闻报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了33名未联系到的拟作退学处理的博士生名单,其中,就读时间最久的长达十五年,严重超出博士最长学习年限。同时,报道指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多所高校清退了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长学习年限”“未报到入读”“申请退学”等。
(图片来源:网络)
针对这些弊端,有人大代表提出:“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教育部表示将充分采纳此条建议,并进一步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教育部还透露,今年下半年将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其中将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要正确履行指导职责、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并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
这样的调整一方面为了提高在读硕士、博士生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面对迟迟等不到毕业的硕博研究生的无奈之举。
拖着不毕业的学生将会占用导师的招生名额、学校的教学资源,这对每年备考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对学校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浪费。然而一名硕博研究生的诞生是学生、导师和学校三方面努力的结果,期间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达不到毕业的要求被清退也是各方的损失。同时,面对众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我国亟需大量优秀人才尽快实现技术突破,因此,研究生改革教育势在必行。
9月22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郑重推出了“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十大专项行动”(简称“行动”),即从招生结构、培养模式、导师队伍建设等几方面入手,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把关,尽可能杜绝“过期博士”、“学术造假”等事件的发生,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性地将人才培养向各项基础学科倾斜。
一、提高人才与需求的匹配度,招生向基础学科倾斜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表示,目前我国理工科博士占79%,硕士占57%,是研究生教育的主体,而下一步,研究生招生增量还将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
“行动”指出,要健全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引导机制,并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此外,“行动”还明确提出,将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探索建立招生计划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对问题突出的培养单位予以必要限制;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等。
二、提升导师水平,化解“导学矛盾”
近年来,“导学矛盾”时有发生,有导师将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让其帮自己干私活,甚至故意阻碍学生正常毕业。
2018年中青报刊发《寒门博士之死》一文,曝光了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杨宝德自杀前经常被其导师周筠要求陪吃饭、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陪逛超市等,之后校方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资格。这件事也在当时引发了舆论对“导学矛盾”话题的热议,也有很多网友质疑博士生寻短见与其导师的压榨有关。
(杨宝德与导师聊天记录。图片来源:网络)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目前全国有46万研究生导师,确有部分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有个别导师出现师德失范问题,他表示下一步将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导师队伍质量,不断提升导师队伍水平。
他透露,教育部即将出台配套文件,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同时,加强导师培训,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
三、严打学位注水,保证学位授予的含金量
2019年春节期间,演员翟天临晒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录用通知书,之后却在与网友互动中暴露了自己不知“知网”为何物。此后,翟天临接连被查出论文抄袭、不符合学位授予要求,最后以“学术不端”为由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作出退站处理,并被北京电影学院撤销博士学位。
针对这种情况,《意见》提出将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检测,并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同时,“行动”也指出,将评选优秀研究生教材,提升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质量,强化全过程培养质量管理,并完善监督惩戒机制,提高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的底线思维和自觉意识。
洪大用表示,由于一些单位内部的质量管控不到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位“注水”现象。未来教育部将加强学位论文抽检,加强对各个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检查和诊断,同时健全处理学位“注水”、学术不端行为的机制。
教培行业观察致力于
最前沿的教育趋势、方法论、经典案例解读。
如果您的项目寻求报道,
或是想要爆料和投稿
添加教培君(微信号):eduguancha01
没看够?加入教培君核心群
直接开聊
文章来源:教培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教培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eduguancha01)。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教培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教培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jp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教培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2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