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颁布“十条禁令”,严防平板购买“被强制”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结合四川省群众关心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规范教育收费的“十条禁令”。
教培君注意到,十条禁令的第一条便是“严禁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或教育APP”,通知细则中还强调,严禁中小学校以信息化教学或分班教学为名,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或教育APP。作为教学、管理工具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APP,应由学校按相关法律法规统一购置,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此法规一出,高度依赖教育信息化“牟利”的厂家全都慌了阵脚。
教育信息化下的生意
“四川地区的实验班项目暂停了,还得看看政策动向。”
某品牌区域经理向教培君透露,近段时间公司在四川地区的信息化实验班推进工作已经暂停,在产业整顿的风口浪尖上,“十条禁令”划定范围直接成为了一片雷区。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另一家老牌机构上,《通知》公布后,该公司代理群直接炸了锅,由于品牌影响力有限研发能力孱弱,网校课程产品面对头部企业同类课程毫无竞争力,所以该机构旗下代理大多以向校方推进信息化实验班合作作为主要业务,《通知》中关于平板电脑与教育APP的购置禁令,将直接影响到代理商的收入,甚至对公司经营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据了解,该品牌可为学校提供“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服务内容包括教务管理、校本资源库建设、智慧课堂建设等等,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主管部门对公立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在逐渐明晰,但由于校方本身不具备信息化平台与硬件的研发能力,且缺乏信息化改革的运作经验,故国家层面对此采取的是鼓励政企合作的态度,也就是由此催生出了庞大的教育信息化供应商产业。
“空中课堂”“智慧课堂”“智慧校园”等等这些名词,在此后越发活跃在大众眼前,产业的相关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内容也五花八门,有的专为学校提供实现“班班通”的教学硬件,有的致力于研发建设电子校院所需的管理系统等等,为国家实现教育信息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部分企业从一开始就抱着以此牟利的想法,他们中的大部分以极低的姿态进入学校,以免费甚至倒贴的形式鼓励教师使用自家平台,看中的就是与校方达成合作后,可获得稳定的进校渠道,由此实现最后的“渠道变现”。
而关于“变现手段”,最常见的便是打着推广教育信息化为由,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学习平板”或“学习资源”。
“信息班”≈“重点班”
以前文提到的某品牌为例,公司与学校合作推广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往往都和“分班”挂钩。
在公司或该公司代理商与学校达成合作意向后,信息化课改工作通常将在新高一或新初一年级开展。每年七到八月份,由校方组织新生家长参加家长会,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通常情况下校方领导仅作为嘉宾出席该会议,并反复强调在新学期开设的“信息班”并非校方主导,信息班报名也完全是家长自愿,购置平板、学习资源等费用,也是直接给到合作公司,学校不会另外收取学生任何费用。
但在后续的会议内容中,合作公司代表会在阐述自家教学系统能带给学生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会向参会家长传达此次建立的“信息班”会搭配校方最为优质的师资,各种教学资源也会向信息班倾斜,您还别嫌收费高,信息班还会设立进班门槛,通过分班考试后才可进入。
这哪是“信息班”,分明是换了个皮的“重点班”。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渐深入,各地主管部门纷纷强调禁止学校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尖子班等唯分数论意味浓厚的班型。
抛开此政策的利弊两面不谈,取消重点班对于校方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升学率在一段时间内会大打折扣。而借“信息化课改”为由,可以将入学新生以“信息班、课改班、平板班”等名义重新分流,屡遭禁止的重点班便借此重生。
面对能直接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的机会,即使是生活拮据的家庭,也会勒紧裤腰带,咬咬牙支付几千元的学费,将孩子送到信息班里去,生怕自家孩子因此失去了美好前程。
“有时候家长甚至会因为交钱晚了,要求学校信息班扩招。”
在监管部门大批教培机构贩卖教育焦虑的当下,这些打着信息化课改旗号的品牌,早就在公立校将焦虑的种子植入每一个家长的心里。
再谈到信息班的收费情况,还是拿前文的某品牌举例,信息班的招收学生数通常为每班50人,购置学习平板是进入该班型的基本要求,课前预习、课中提问、课后答疑与作业,绝大多数都需要在平板上进行,对学生的收费在2000元左右,毕业后平板可由学生带走自行使用。
由于合作公司要对平板进行“深度定制”,该设备通常为安卓平板,市面售价不过千元,但经由“信息化课改”包装,身价直接翻了倍,更不用提个别无良代理商,嫌从总部订购成本太高,自行从名字都叫不出的贴牌小厂中采购配置低下的平板电脑,再转卖给信息班的学员。
至于学生怎么去使用这些“电子垃圾”,已不是无良代理会考虑的问题。
而除了平板购置收费外,公司还会面向学生家长收取“资源使用费”,本质上其实就是公司C端产品的打包整理,供学生寒暑假期间自习使用,收费与C端产品售价近似,为每年三千元左右。
就这样,三年的资源使用费大概是九千元,加上平板费用,信息班内单个学生的收费三年总和大概在一万元左右,一个班五十名学生,通常一个年级会开设两个信息班,也就是说即使是保守估计,公司或代理能从该班学生身上获得近百万的毛利!
至于校方是否会从中分一杯羹,教培君不敢妄言,但看一下近些年“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的相关消息,只能说,懂的都懂……
“十条禁令”,严防“被自愿”
2021年4月22日,安徽蚌埠有家长反映:五河县育英中学要每个学生花5800元买平板电脑,说布置作业和学习要用。
2021年1月5日,蚌埠市五河县育英中学擅自同意涉事企业进入学校七年级部分班级推销平板电脑。平板电脑每台2200元,平台使用费1200元/年,3年须缴使用费3600元,软硬件合计须缴费5800元。该费用采用分年付款方式向学生收取:第一年收2800元,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收1500元。截至2021年1月27日,涉事企业共向育英中学七年级4个班级的234名学生发放了平板电脑,其中,142人已缴费(每人缴费2800元,合计已缴费39.76万元),92人暂未交费。
接到举报后,监管部门迅速对该事展开调查,责令该校停止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的行为,并退回所有已收费用,对该校校长李良给予留党查看一年的处分,责令校董会限期解聘李良的校长职务。
无独有偶,2021年4月21日有媒体报道,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被家长举报,“射洪市柳树中学变相要求高一年级重点班学生家长一次性支付5998元,购买校方推荐的平板电脑和捆绑教辅软件等,并且将是否购买平板电脑一定程度上与该校学生分班挂钩。”
“除了电脑软件外,‘平板平行班’在师资配备上也要优于普通班,部分老师和重点班配备的老师一样。”另一名“平板平行班”学生说。该校一名高二年级老师告诉记者:“平板班都是考进来的尖子生。又建了‘平板平行班’,师资比重点班差点,不过还是可以,是有经验的老师和年轻老师搭配起来的。”
而在更早之前的2019年,河南项城三高开设“智慧课堂班”,校方称要想进班学习,需交平板电脑费和维修费共计3330元。同年11月份,又有山西洪洞家长反映老师老师要求有条件的学生买一个平板电脑,一台2940元,将会用于多媒体教学,没买的话要进行重新分班。
类似的新闻消息,还有很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曾就“射洪市柳树中学将是否购置平板与分班挂钩”一事谈到:“推进教育信息化,一方面,学校决不能把购买平板电脑与分班挂钩。另一方面,如果学校要推广平板电脑教学,也应该由学校购买电子教具,提供给学生使用,不能把教学成本转嫁给家长。”
此次四川颁布“十条禁令”,将“严禁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或教育APP”放在首位,体现了治理这一问题的态度与决心,按照通知要求,此后关于平板与教育APP的采购,将由校方合法合规的统一购置提供给学生,不能再向学生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教培君衷心希望其他地区跟进该法规,把那些打着教育信息化幌子、实为从学生口袋里掏钱的无良品牌,一并消灭殆尽。
文章来源:教培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教培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eduguancha01)。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教培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教培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jp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教培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2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