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教育部: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超8成

    12月21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介绍,经过不懈努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2021-12-21 17:34
  • 美吉姆:实控人解直锟因病逝世

    大连美吉姆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美吉姆董事会于2021年12月18日收到其实际控制人解直锟家属的通知, 解直锟于2021年12月18日因病逝世。

    目前,美吉姆生产经营活动保持稳定并正常进行。

    2021-12-21 17:33
  • 瑞思教育将于年底前完成境内业务与上市公司、境外资本剥离

    12月1日晚,瑞思教育发布公告称,为更好落实“双减”意见,保证境内培训业务可持续稳定运营,以瑞思体系内管理运营团队为代表的买方与瑞思教育上市公司签署收购协议,由买方收购瑞思教育上市公司境内全部资产。本次交易预计于2021年底前完成。

    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境内运营主体均为内资,以此实现瑞思教育境内业务与上市公司、境外资本剥离。

    2021-12-02 15:46
  •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全体取得行政执法证!依法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

    教育部官网消息,11月30日,教育部举行颁证仪式,为教育部机关首批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证的人员颁发证件。教育部机关共68人取得执法证,其中,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全体同志取得了执法证。


    教育部实现了持证执法人员“零”的突破。这对加强教育系统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特别是落实“双减”工作要求,依法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2021-12-01 17:56
  • 教育部: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

    今天(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目前,除个别地方暂缓开学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将于9月1号安全正常开学。同时,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教育部要求,要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会上通报,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


    2021-08-30 16:50

 教培行业观察

后来者居上,传统网校正在被“秒杀”?

K12

教培行业观察

阅读数: 2043

( 0 )

( 0 )

( 0 )

2021-04-21 11:30

2020年被反复提及的猿辅导与作业帮不同——传统网校们作为中小学在线学科辅导的先行者,这两年过得并不如意。

 

产品竞争力孱弱,C端课程销售业绩下滑


有人说是资本的注入造就了2020年火爆的在线教育市场,但赢家并非教育和学生本身,铺天盖地的病毒式营销甚至有些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而我想说的是:教育本身就需要强大的资本作为支撑,才能搭建出优秀的教研团队,以此生产出有质量保证的课程产品。


image.png


而创办于世纪初的一批老牌网校,诸如北京101网校、北京四中网校、黄冈网校等等,因其积重难返的陈旧产品模式,难以获得资本青睐,自然也无法生产出跟得上时代的课程产品,甚至会出现课程库老旧到几年未更新的滑稽情况。

 

因营收较低无法分摊给课程研发足够的预算,进而导致课程产品陈旧不及行业平均水平,永无休止的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面对被铺天盖地的AI课、动画课、智能教室等等概念洗脑多年的在线教育市场,老牌网校陈旧老套的录播课陷入沉寂,其命运貌似早已有了注脚。

 

101网校为例。2016年,101远程教育网发布“101学酷”品牌,并于同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正式更名为101教育,这家成立于1996年的老牌在线教育公司,终于将产品线扩展到了一对一直播课领域,并随后开启了自身的品牌招商业务,前文提到的另外几家传统网校企业也先后组建了自身的招商团队。

 

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家拥有名校背书的老牌网校企业,拥有相当数量的品牌受众群,且彼时在线教育领域内做招商加盟的品牌并不多,因此在招商业务开展近一年内,各个品牌的分校数量皆有成倍的增长,代理授权也从原先的省级、区域级,变更为市级、区级、县级,几乎复刻了所有行业招商加盟的发展道路。

 

次年10月份,101教育又发布了线上小班课品牌“101课糖”。至此,101教育已搭建完成录播课、线上一对一、线上小班课、公立校课改平台四条产品线,可以说几乎涵盖了市面上主流的在线教育模式。


image.png

 

但正如前文所说,教育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线的肆意扩充带来的必将是研发压力的加重,B端招商业务的收益未能投入到产品完善工作中来,产品竞争力自然无从谈起。

 

“做精才能做宽”,一味追求产品线覆盖的101教育,接连拿出的财报并不好看,新三板挂牌两年后便宣布自新三板退市,学酷项目负责人也因亏损过多引咎辞职。

 

随后的两年里,在线教育招商加盟领域的新玩家不断进入,海风教育、赢鼎教育、松鼠AI、艾宾浩斯智能教育……你听过的或没听过的各种“新锐”教育公司,均在这段时间内诞生,以101网校为代表的的一众传统网校品牌,面对陡增的竞争压力,再度因产品竞争力薄弱陷入沉寂中。

 

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收益背后,是公立校合作业务的不确定性


C端课程销售和B端招商加盟均收益惨淡,维持一众传统网校品牌走到今天的又是什么?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政企合作。


image.png

 

2011年,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其中主要目标包含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信息化、继续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管理信息化。

 

简而言之就是在公立校授课活动中,引入现代信息化手段,以期缓解类似家校沟通困难、校本资源库搭建缓慢等诸多问题。

 

而由于学校自身并不具备信息化平台的研发能力,且缺乏信息化平台的应用经验,故开始推行政企合作的方式,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空中课堂”“智慧课堂”“智慧校园”等等这些名词,在此后越发活跃在大众眼前,并催生出了大大小小百余家相关企业。

 

“这一年我们学校换了六七个软件,就是类似这样的人人通的……”

江西某县的中学教师韩某,这样对进校推广软件的市场人员抱怨道。

 

新兴品牌以0收费甚至补贴教师的手段涌进校园,试图以此提高教师对自身品牌的使用频率。

 

而驱使着企业以极低姿态进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与校方达成合作后,能够获得稳定且长期的收益。


image.png


相比于新兴品牌而言,公立校校长显然对有着名校背书的老牌机构更具认可度,这使得其合作校业务发展的相对顺利,时至今日已成为了几家品牌的主要营收来源,翻看几家传统网校企业的对外宣发文案,合作的公立校各自已有上千余家。

 

各家对“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研发持续加码,并逐渐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合作校“变现模式”,例如学员进入信息化课改班的平板购置费用、拓展资源使用费用等等,单个学生三年的费用近万元,虽校方均会声明此类费用全部是“学生自愿缴费”,在相关的入学招商会上也会多次强调与校方无关,但随着各地家长举报学校乱收费、变相收费的案例越来越多,轻则被勒令停办,重则校领导受此牵连,隐藏在背后的风险,其实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与政策导向紧密捆绑的信息化课改班业务究竟能安稳做到几时,这不光是摆在几家旗下,以公立校合作为主要营收业务的代理商面前的问题,同样也是关乎企业自身能否持续发展运营的问题。

 

后疫情时代市场下沉,传统网校前景不容乐观


在去年的疫情期间,相信每一位在线教育的从业者都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在线教育市场在不断下沉。


image.png


背靠资本疯狂推广的猿辅导、作业帮、跟谁学等等,砸下极其夸张的广告投入,将自身品牌植入到所有常见的媒体中,十余年来一直不温不火的“在线教育”概念,至此变得火爆。

 

与此之前教育机构品牌露出以招商加盟业务为主不同的是,低价课、引流班、报名礼包等等成为推广热词,背靠资本的头部企业并不屑于做满满都是“韭菜味儿”的招商加盟业务,他们要争取的,是中国几亿的中小学阶段学生群体。

 

随着品牌竞争的发展,头部企业的获客成本会逐渐被摊薄,中下游的企业则需要通过自身电销团队持续不断的陌拜跟进,才能获取到因信息不对称选择报名的学生群体,且因授课质量问题难以拿出漂亮的续班数据,这一现象同样体现在几家旗下加盟商的经营状况上。

 

黄冈网校品牌升级为元儒AI教育,向智能化平台概念靠近。

 

101网校2020年初上线小苔思维大语文,仍在努力拓宽自身产品线。

 

四中网校上线寒暑假直播大班课,并依托民盟与四中的影响力深入信息化教学改革。

 

他们仍在自我革新,但在线教育市场已经换了一套打法,传统的名校背书已无法吸引到多数学员。

 

这个市场在逐渐变得透明化,企业与学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已被弱化到自在线教育诞生以来的最低点,而课程研发能力孱弱的中下游企业,将会在此后永远失去C端市场。

 

2021年,市场留给传统网校的时间,恐怕真得不多了。



文章来源:教培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教培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eduguancha01)。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教培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教培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jp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教培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