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降低32%,托育市场要凉了吗?
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举行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与往年不同,国家统计局并没有在发布会上公布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表示数据将于4月份公布。
虽然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推迟公布,但有些地区已公布2020年全年或前几个月的出生人口数据。
2020 年各地已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图源绕梁说
根据表格上的数据,这些地区2020年全年或前几个月的出生人口数据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在9%至32.6%之间。合理推测,2020年全国出生人口相较于2019年应该是有所下降。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自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开始之后就一直下降,尤其是城市地区,根据2005年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我国城市地区的总和生育率已低至1.04,而北京上海的总和生育率只有0.7左右。
自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总和生育率短暂冲高至1.7,但2017年又开始下降,2018年明显下降至1.5左右,2019年基本持平。
对于托育行业来说,出生人口的下降很有可能会对其造成影响。就二级市场而言,出生人口不断下降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或抛售股票或投资更加谨慎,影响到行业内企业的融资情况。但实际上,托育行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仍有有很大发展空间。
▋ 托育是刚需
2020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公开数据表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将近5000万。然而实际上,我国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根据2016年OECD国家入托率的平均值33.2%,其中与中国文化相近的韩国和日本分别为53.4%和22.5%,可见我国托育市场仍有相当巨大的想象空间。
入托率低并非没有原因。目前中国的大多双职工家庭,还处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劳动分工模式,女性是家庭劳动的主要承担者。据文汇报社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展的一项中国人口发展研究社会调查数据显示,隔代照顾是目前家庭内部劳动分功的最主要形式。
婴幼儿由夫妻一方的父母来照顾的比例达51.2%,相对来说由夫妇自己完成家庭劳务和未成年子女照料的比重只有33%。更别说将孩子交给托育机构了,有些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家庭甚至没有听说过还有托育机构的存在。
再加上近两年市场上的托育服务还处于建设初期,做1岁前托育服务的机构数量少、行业内机构服务标准还未统一、缺少专业性人才、收费高昂等问题更是让有心尝试的年轻家长望而却步。
然而,近些年女性就业率逐步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托育需求的大涨。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并非每个家庭都有条件照看婴幼儿,托育市场还有巨大潜力待挖掘。
▋ 政策扶持,驱动转型
许多家长曾表示,孩子在上小学前的花费是最高的。确实,学前教育这个阶段还未纳入义务教育,花费由家庭来承担。目前社会上的托育机构也大多是民办机构,价格较高,能接受的家庭相对来说还是少的。
对于这个问题,国家发改委表示,目前正在推动将托育服务有关内容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编制‘十四五’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并且联合卫健委开展了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重点推进综合型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
其实早在2019年前,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促进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优先支持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加大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按标准和规范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在就业人群密集的产业聚集区域和用人单位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2020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还下达了普惠性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预算安排10亿元,支持综合性托育服务机构与社区托育服务设施。
除却国家出台政策扶持外,目前我国托育市场也正在由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随着年轻人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认知的提升,新兴家庭对于托育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消费驱动下托育市场也正向多元化形式转变,早教+托育、社区托育或将成为中心新运营模式。
总的来说,虽然目前国内的托育市场发展还不成熟,行业内也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但随着国家不断出台的扶持政策与规范规定,整个行业正朝着规范化、健康化方向发展,仅因为出生人口降低就不看好整个托育行业,未免有些武断。未来托育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唱衰为时过早。
教培行业观察致力于
最前沿的教育趋势、方法论、经典案例解读。
如果您的项目寻求报道,
或是想要爆料和投稿
添加教培君(微信号):eduguancha01
没看够?加入教培君核心群
直接开聊
文章来源:
版权声明:转载教培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eduguancha01)。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教培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教培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jp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教培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2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