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教育部: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超8成

    12月21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介绍,经过不懈努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2021-12-21 17:34
  • 美吉姆:实控人解直锟因病逝世

    大连美吉姆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美吉姆董事会于2021年12月18日收到其实际控制人解直锟家属的通知, 解直锟于2021年12月18日因病逝世。

    目前,美吉姆生产经营活动保持稳定并正常进行。

    2021-12-21 17:33
  • 瑞思教育将于年底前完成境内业务与上市公司、境外资本剥离

    12月1日晚,瑞思教育发布公告称,为更好落实“双减”意见,保证境内培训业务可持续稳定运营,以瑞思体系内管理运营团队为代表的买方与瑞思教育上市公司签署收购协议,由买方收购瑞思教育上市公司境内全部资产。本次交易预计于2021年底前完成。

    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境内运营主体均为内资,以此实现瑞思教育境内业务与上市公司、境外资本剥离。

    2021-12-02 15:46
  •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全体取得行政执法证!依法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

    教育部官网消息,11月30日,教育部举行颁证仪式,为教育部机关首批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证的人员颁发证件。教育部机关共68人取得执法证,其中,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全体同志取得了执法证。


    教育部实现了持证执法人员“零”的突破。这对加强教育系统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特别是落实“双减”工作要求,依法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2021-12-01 17:56
  • 教育部: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

    今天(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目前,除个别地方暂缓开学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将于9月1号安全正常开学。同时,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教育部要求,要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会上通报,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


    2021-08-30 16:50

 教培行业观察

脱口秀演员李雪琴跨界教育,在线教育清北名师热还要持续多久?

产业

教培行业观察

阅读数: 3232

( 0 )

( 0 )

( 0 )

2021-02-02 18:34

微信图片_20201209174254.jpg 


在前段时间“四家在线教育机构代言人为同一人”的营销乱象之后,李雪琴一人为三家在线机构宣传也再次引发关注。

 

近期,网课平台一起作业推出了一则名为《诀窍》的剧情短片,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在其中饰演一名来自北京大学语文老师。短片中的她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给孩子讲写作文的诀窍,并念出一串顺口溜:“作文写得好,成绩没烦恼;北大李雪琴,名师有诀窍”。

 

图片1.png


而此前,李雪琴曾在《脱口秀大会》综艺节目上为作业帮做过口播,在《欢乐喜剧人》现场植入过高途课堂的广告,还曾为学习平板产品代言。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公开资料显示,李雪琴毕业于北大新闻系,研究生去了纽约大学读教育专业。李雪琴拥有脱口秀演员和名校毕业的双重身份,流量和名校效应兼具,自然很受在线K12教育平台青睐。

 

同时,也有消息透露,李雪琴等人投资成立企业管理公司,同时还有可能进军教育领域。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名为上海樾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2021年1月29日成立。作为公司最终受益人之一的李雪阳以55.67万元认缴金额投资入股,李雪阳正是李雪琴的本名。其他股东还有谢田飞、杨凡、上海子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而这家公司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上海子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9月,其经营范围包括教育、软件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天眼查显示,上海子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由法人、实际控制人夏再华100%控股,注册资本仅100万人民币,登记行业为商务服务业。据天眼查显示该公司参保人数为0。公司对外仅有一次对外投资,便是以一万元人民币入股上海樾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图片5.png


李雪琴的求学经历本就与教育相关,也曾在节目中透露对在线教育的看好。未来是否真的正式进入教育行业还不得而知。但就目前来看,清北毕业的“李雪琴们”仍然是各大教育平台争相抢夺的对象。

 

近年来,在线教育对清北名师招牌的执着有目共睹。


在各大机构、平台的宣传文案中,一线名师往往占据了版面的大部分位置。"98% 来自名牌公立高校 "" 超 300 人毕业于清华北大 ",之类的宣传标语更是随处可见。来自清北名校的师资已经成为了机构们比拼、炫耀的资本。

 

当然,为了招聘到来自清北的老师,财大气粗的在线教育平台不断加大筹码吸引人才。

 

据每日人物报道,一位北大考古系毕业的学生透露,“有个公司去年秋招宣讲的时候跟我们说今年薪资是40-60万,今年立马变成了起价就是60万”。

 

而正在大力进军教育的互联网公司更是毫不吝啬,据悉,在2021届校招中网易有道的K12主讲老师岗位首年保底工资达40万-100万元;而字节跳动旗下的清北网校对中小学网课老师直接开出200万元的年薪,并提出清华、北大毕业生优先。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只是平台宣传的噱头,有着很大水分。

 

         真有那么多清北名师吗?      


黑板洞察数据显示,近来年的确有越来越多的清北人才进入教育行业,但流入民营机构的却并不多。以相较而言从事教育行业人数更多的北京大学毕业生为例,2019年,在统计人数中进入民营机构的毕业生仅占4.5%左右。


 图片7.png



图片8.png


那么,进入民营机构的清北毕业生就真的是宣传上说的清北名师了吗?不少家长和业内从业人员曾提出过这样的质疑。

 

有读者透露,自己家孩子正是报的“清北名师”课。可整节课停下来,却感觉老师似乎并没有很专业,课也讲得稀碎,甚至怀疑是否是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业老师。

 

实际上,很多“清北名师”都是机构包装下的产物。

 

中国家长对于名校是有情结的,机构们十分清楚这一点。他们将清北毕业生进行商业包装后,利用家长的焦虑心理和望子成龙的期盼进行炒作和营销,最后收割得盆满钵满。

 

这些刚毕业、甚至还没毕业的清北学子,被机构安上“名师”的高帽,他们真的能戴稳吗?

 

按照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来说,要想成为名师,必须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直至40~55岁阶段,才能称之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黄金阶段。新教师通常需要6-10年才能站稳讲台,并需要不断反思与进步。

 

而站在遍地“清北”机构课堂上的“名师天团”,实际的教学经验往往够不上名师的头衔。

 

“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钻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学生成长的规律、认知的规律,逐渐掌握教育规律,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专业水平。”中国教育协会名誉会长顾明远,为教师的成长归纳出了“理想信念、实践反思、学习提高”三种境界,显然,清北名校毕业≠清北名师。



教培行业观察致力于

最前沿的教育趋势、方法论、经典案例解读。

如果您的项目寻求报道

或是想要爆料投稿

添加教培君(微信号):eduguancha01


2.jpg

没看够?加入教培君核心群

直接开聊

教培2.8.png




文章来源:




版权声明:转载教培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eduguancha01)。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教培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教培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jp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教培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