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教育部: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超8成

    12月21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介绍,经过不懈努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2021-12-21 17:34
  • 美吉姆:实控人解直锟因病逝世

    大连美吉姆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美吉姆董事会于2021年12月18日收到其实际控制人解直锟家属的通知, 解直锟于2021年12月18日因病逝世。

    目前,美吉姆生产经营活动保持稳定并正常进行。

    2021-12-21 17:33
  • 瑞思教育将于年底前完成境内业务与上市公司、境外资本剥离

    12月1日晚,瑞思教育发布公告称,为更好落实“双减”意见,保证境内培训业务可持续稳定运营,以瑞思体系内管理运营团队为代表的买方与瑞思教育上市公司签署收购协议,由买方收购瑞思教育上市公司境内全部资产。本次交易预计于2021年底前完成。

    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境内运营主体均为内资,以此实现瑞思教育境内业务与上市公司、境外资本剥离。

    2021-12-02 15:46
  •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全体取得行政执法证!依法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

    教育部官网消息,11月30日,教育部举行颁证仪式,为教育部机关首批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证的人员颁发证件。教育部机关共68人取得执法证,其中,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全体同志取得了执法证。


    教育部实现了持证执法人员“零”的突破。这对加强教育系统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特别是落实“双减”工作要求,依法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2021-12-01 17:56
  • 教育部: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

    今天(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目前,除个别地方暂缓开学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将于9月1号安全正常开学。同时,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教育部要求,要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会上通报,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


    2021-08-30 16:50

 教培行业观察

一人为四家知名在线教育背书上热搜,有多少教培行业广告已涉嫌违法?

产业

教培行业观察

阅读数: 2947

( 0 )

( 0 )

( 0 )

2021-01-20 16:27

微信图片_20201209174254.jpg 


1月19日,“四家在线教育机构代言人为同一人”话题登上热搜,原因是此前猿辅导、作业帮、高途课堂、清北网校四家在线教育头部企业的广告在微信朋友圈和社群刷屏,而这四家同类型的竞品竟然请了同一位“老师”背书。


640.png


这位“老师”的身份也令人疑惑,她为高途课堂代言时自称“做了40多年英语老师”,而在猿辅导的视频广告中又变成“做了一辈子小学数学老师”。同时,有网友发现,这位“老师”还在抖音账号“妈妈再灭我一次”制作的“灭绝妈妈”系列视频中扮演女主人公的妈妈。

 

640 (1).png

来源:抖音App截图


近年来,在线教育广告投放需求激增,而抖音、微信、今日头条等平台虽然有着巨大的流量但也有复杂的推广规律。怎样设定关键词?如何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这些外行看不懂的门道就要依靠长期驻扎在平台上的“专业”广告内容供应商。

 

据界面新闻报道,之所以会如此巧合,是因为这些在线教育公司找的是同一家供应商。据网易教育报道,目前做信息流广告的机构并不多,在线教育公司找到供应商制作,由信息流团队底下的优化师审核发送,企业的市场公关部不太可能去审素材。

 

目前看来,虽然“专业”团队生产速度快,制作流程非常成熟(成熟到演员都不换),但少了客户的严格审核,供应商在质量把关的自觉性上似乎远远不够。

 

而这也暴露了在线教育的广告乱象。片面追求快速高效的病毒式传播,对广告内容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缺少审核,在这种节奏下产出的广告内容是否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资深老师”背书已违规,教培广告涉嫌违法量屡次登榜

 

不论视频中“资深老师”的身份是否属实,都已经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条例。据网易教育报道,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朱巍表示:“首先教育培训类的广告就不能有这种家长受益人、教育相关专业人士以自己的形象作推荐或是代言,这是广告法的明文规定;如果是假扮专业人士,那不仅是滥用形象作代言,更是直接涉及虚假广告。”朱巍强调,这很显然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不止违反了一条法律条例。

 

而根据《广告法》第24条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新发布的《2020年12月广告监测报告》显示,12月监测的各商品服务类别的涉嫌违法量排名中,教育培训服务类位列第四,涉嫌违法量232条,占比8.67%。


640 (2).png

图:2020年12月互联网各商品服务类别广告监测情况

 

而据教培君查询,除了去年暑假招生季,在营销激烈的6月,教培服务类涉嫌违法量冲进前五外,去年11月起的寒假招生季又再次上榜。主要违法表现为:1、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保证性承诺;2、利用专业人士、受益者等的形象作证明。

 

▍擦边球广告迷人眼,违法行为难认定

 

事实上,教培机构广告违规被罚的事情时有发生。《中国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文书网》显示,2020年1月至8月,因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北京有34家培训机构被罚,上海25家培训机构被罚,四川11家培训机构被罚;最高罚款30万元,最低罚款100元;根据以上不完全统计,涉及金额约256万元。


640 (3).png

图:处罚原因类型占比(注:部分公司广告包含多种处罚类型)

来源:成都商报教育

 

而许多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广告词实际上已经在违反《广告法》的边缘试探。

 

例如少年得到的“让您的孩子上一节我的语文课,就算是刚上小学的孩子,也能当场口述一篇500字的作文”,作业帮的“20课时掌握90%必考重难点”等,实际的学习效果其实谁都不能保证,但消费者总会被这类广告语描述的美好想象影响,干扰到最后的决策。

 

而这类广告的违法行为却在执法过程中难以认定,朱巍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广告法》执法时,往往强调两个违法层面,一个是是否包括‘保证性承诺’等明确的限制性内容,另一个是这些内容是否导致了广告受众被误导。”

 

而“受众是否被误导”的标准很难判定,这也导致这类广告屡禁不止。

 

有数据显示,2020年前9个月,猿辅导、作业帮、学而思网校三家在广告和销售方面的投放总额约达55亿元,已成继电商、游戏之后主流平台的第三大广告主。与此同时,在线教育广告乱象也愈演愈烈,亟需相关部门的约束和规范。

 

同时,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家长也要擦亮眼睛,保持理性,不要被眼花缭乱的广告语干扰了自己的判断。



教培行业观察致力于

最前沿的教育趋势、方法论、经典案例解读。

如果您的项目寻求报道

或是想要爆料投稿

添加教培君(微信号):eduguancha01


2.jpg

没看够?加入教培君核心群

直接开聊

20教培.jpg





文章来源:教培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教培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eduguancha01)。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教培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教培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jp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教培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2